为什么《易经》能启发欧洲人搞出科学?却不能启发炎黄子孙搞出科学? - 知乎

2024-04-03 15:43:57 休闲娱乐 admin
为什么《易经》能启发欧洲人搞出科学?却不能启发炎黄子孙搞出科学? - 知乎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来到古代中国,从丘处机真人那里偷到《易经》。

  返回欧洲后,将《易经》一分为二。分别给了意大利老乡伽利略,另一份给英国牛顿。后来这二位建立了欧洲现代科学体系,成了欧洲科学界的「北乔峰南慕容」。

  西方人的科学,尤其是伽利略和牛顿,并不是受了《易经》的启发。

  这个问题大前提就是错的。

  常识:

  1、丘处机死后27年,马可波罗才出生,马可波罗不可能从丘处机那儿得到什么东西。

  2、马可波罗比伽利略大310岁,比牛顿大381岁,他不可能交给这两位什么东西。

  你念过书没有啊?怎么提的问题都是这种道听途说呢?

  只能说题主想象力很丰富!

  好在见识的还不够广.不然,顺便还可扯上莱布尼茨受《易经》启发,发明了二进制.

  姑且把伽利略和牛顿看不看的懂巜易经》放一边!《易经》与科学有半毛钱的关系么?

  真正要说巜易经》神奇之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评价颇为中肯:中国人没有科学发展的两大要素,形式演绎逻辑和实验方法,但他们又似乎什么都早我们一步发现了.

  说易经很神奇,是打开宇宙迷宫的金钥匙!这绝没有错.但不要动不动,就要与科学扯上边.

  科学的,并不等价于正确的!这是两个概念.

  因果不符

  这波神话过头了。

  还不如说天地未开之时,灵气于混沌汇集,终汇于一书,名曰《易经》。天地初开,盘古持斧遇见此书,阅之大悟,遂自杀以养天地生灵.....

  你看,这么一说,不比你傍那科学启迪之书更牛逼?

  要搞就高波大的,成于天地未开之前,岂不牛哉?

  科学的思想源头诞生于古希腊。之后中断接近一千年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接续,诞生现代科学。

  《易经》里的东西不是逻辑,杨振宁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演绎推理的源头。竺可桢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归纳思想。何祚庥认为两人的观点加在一起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因为没有演绎思想也没有归纳思想。

  方舟子(2000):《谁是科学的敌人》

  方舟子(2004):《杨振宁:在科学与玄学之间》

  方舟子(2005):《古希腊的科学遗产》

  何祚庥:《中国古代缺乏科学推理方法》  配文:三个故事,一个结论:中国古代缺乏科学推理方法何祚庥  竺可桢先生在1920年发表《二童争日解》,认为中国学者观察自然界现象的方法,专恃演绎逻辑,此中国学者方法之误,所以无科学之发明也。他引用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的话说:“中国之贫弱,由于科学之不发达,而科学之不发达,则由于缺少归纳哲学。”  杨振宁先生说《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高度关注逻辑推演。为什么中国没有理论物理学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出现?因为中国缺乏比较严密的逻辑推演学。中国古代对事物的描述多是采用比喻,而不是逻辑推演。  竺、杨两位先生的观点加在一起,就比较全面地解释了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杨老先生认为古代到近代的中国缺少科学的演绎法,而竺老先生则认为缺少科学的归纳法。  最近彭桓武先生谈科学研究与创新,讲了爱因斯坦的两段话:  “纯粹的逻辑思想不能给我们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  “我们现在特别清楚地领会到,那些相信理论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理论家是多么错误呀。甚至伟大的牛顿也不能摆脱这种错误(我不作假设)。”  爱因斯坦的两段话好像是冲突的。但彭先生认为这两段话非常深刻,两段话是互补的。前段话强调了理论对经验的依赖,后面一段话说单从经验进行归纳是不够的,还要构造理论。这就是说,有了归纳法不够,有了演绎法也不够,要把归纳与演绎辩证地统一起来才够,这才是完整的科学。  如果从这些前辈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科学归纳法没有,演绎法也没有,两个方法辩证的综合方法也没有。这应该能说明为什么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萌芽、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分,见李慎之2000年这篇文章。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这个用五行学说就可以解释了。东方属木,大中华地区都是木属性。中东属火,土耳其、沙特等飘在石油上的国家都是火属性。非洲属土,欧洲属金。欧洲的古希腊思想先传去了中东,再由中东传回欧洲结合华夏思想,形成突破成为近代科学这是强金地火方成容器。再传回大中华地区,使中国的科技水平再上一层楼,这是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欧洲的古希腊哲学如果没有中东穆斯林的火炼难成气候,只停留在天主教的地心说根本不可能有所发展。而穆斯林如果没有受东方中华和佛学的启发结合古希腊哲学则不可能转而反哺欧洲。说来说去,还是五行轮转而已。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